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三

【第三章】男耕女織

第三章男耕女織
一、 前言
「男耕女織」是中國數千年不變的傳統生產方式,所謂「一夫耕,百人食之;一婦桑,百人衣之。」便是此寫造,但婦女不只從事紡織,她们也插足於農業、商業,手工業。
二、 婦職-蠶桑紡織
(一)《搜神記》蠶的傳說及黃弟妃子嫘祖發明養蠶紡織的傳說,→婦女發明了養蠶和紡織。
1、考古的遺址中婦女墓中隨葬物有紡輪、骨針、石刀和石磨等。在新石器時代已建立男女分工的生產模式。
2、男耕女織的生產模式,因自然地理和氣候的差異,各地呈現不同的風貌。
A「男耕女織」的分工使婦女可維繫全家溫飽和家計的需求,又可繳納稅賦,出市販賣,或受雇於行業作坊。使婦女活動的空間由家庭延伸到宗族和國家。
3、文學作品中反映婦女必需蠶織勞動。
樹頭桑枝芽,家家蠶始浴,相呼出採桑,採桑如採玉。屈曲回高枝,攀條剪柔綠;七日收得蠶百斤,十日 成絲兩束,一絲一線工,織成羅與 ,百人共辛勤,一人衣不足。
《詩經‧瞻卬》:婦無公事,休其蠶織。
《詩經‧七月》:
春日載陽,有鳴倉庚,女執懿匡,遵彼微行,爰求桑柔。七月鳴鵙,八月載績,載玄載黃,我朱孔揚,為公子裳。
王建《簇蠶詩》說明蠶織的情形:
蠶欲老,箔頭作繭絲皓皓。場寬地高風日多,不向中庭曬篙草。
神蠶急作莫悠揚,年來為爾祭神桑。但得青天不下雨,上無蒼蠅下無鼠。新婦簇愿蠶稠,女灑桃漿男打鼓。三日開箔雪團團,先將新蠶送縣官。已聞鄉里催織作,去與誰人衣上著。
4、耕織圖的男女分工顯示天下詳和,婦女優閒的工作,實際上從事蠶織業非常新苦,從植桑養蠶到織成布匹,需經歷浴蠶、下蠶、餵蠶、一眠、二眠、三眠、分箔、採桑、大起、捉績、上簇、炙箔、下簇、擇繭、窖繭、繅絲、蠶娥、祝謝、絡絲、經、緯、織、攀花及剪帛等煩繁瑣過程。宋代畫家王居正《紡車圖》體現農家婦女紡織的辛苦。
5、春日親蠶儀禮:皇后率天下之先,倡導婦女勤於蠶織。
6、元代黃道婆從崖州帶回黎族紡棉工具和技術→松江成為棉紡中心。
三、手工業勞動
﹙一﹚刺繡
1、從經濟角度言,貧困人家女子學習女紅是基於家計,大戶人家可雇用貧窮的小家庭婦女為自己製作。以教育角度看,大家閨秀從事女紅不是為了生存,兒是培養特定的素質,是一種打發時間的閒情逸致。
2、人際關係言:女紅是婦女確定家庭位置和轉換身份的重要因素,她可以精巧的女紅饋贈親友,進而奠定與新家庭的人際關係。且會因女兒、媳婦或是婆婆身份的轉變從事不同類型的女紅創作。
3、女紅是婦儀婦德的載體:
A婦女通過女紅的製作來養成婦德修身養性;另外可女紅的物質結果如衣飾表達了社會的倫理關係。
4、刺繡可表現婦女個人才情和體現個人的宗教信仰,且不會引起社會和道學者的疑慮,如顧繡或沈繡。
※顧繡:明代嘉靖進士顧明世孫媳婦韓希孟,擅長書畫,經於女紅,其丈夫王世僭向董其昌學畫,韓希孟受其影響,以針代筆,摹繡書畫作品,作品栩栩如生,陳子龍譽此「天孫織錦手,出現人間耶?」董其昌將其作品譽為宋代黃父子,驚嘆「非人力也!」
※沈繡:學者俞樾譽清末刺繡家沈壽為「針神」,作品「耶穌像」曾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等獎。其融合西洋繪畫技巧注重光線、透視、追求色光的變化的特點與中國傳統刺繡的用針、設色技巧,創造「求光」、「肖神」為特點的「仿真繡」。其曾再宮廷和南通女子師範學院授課,清末狀元張謇親自整理其刺繡藝術經驗,寫成《雪宦繡譜》。
三、 農業勞動與勞役
(一) 農業活動
1、「夫耕於前,妻鋤於後」是傳統的景像,實際婦女的工作更為繁重。宋人〈打麥詩〉形容北方的農婦:「大婦腰鐮出,小婦具筐逐,上壟先埓青,下壟已成束,田家為苦乃為樂,敢憚頭枯面焦黑。」 南方的婦女除了農事,春耕時要踏水車,元人謝應芳〈踏車婦〉云:「江村破屋能幾家,家家婦姑聚踏車。蓬飛兩鬢赤雙腳……白汗沾衣足生繭。」宋陸遊《入蜀記》云因運河氾濫,高於近村數尺,「兩岸皆車出積水,婦人、兒童竭作,亦或用牛。」其中有婦人「足踏水車,手猶績麻不置。」
2、北方的婦女即使纏足仍需從事農作或是打水等粗重的工作。
(二) 其他勞動:
1、唐朝澄州婦女以淘金為業:劉禹錫〈浪淘沙〉:「日照澄州江霧開,淘金女伴滿江隗。」
2、清代江蘇南匯女子以擔鹽為生,健壯者能日行百里。
3、清代嘉應州方志載:「村莊男子多逸,婦人則井臼、耕織、樵採、畜牧、灌種、紉縫、炊爨,無所不為。天下婦人之勤者莫此若也。」
(三)商業活動和其他
1、宋代都市繁榮、商業發達,經營商業的婦女漸多,北宋的開封和南宋的臨安,有許多婦女開飯館、酒店和茶肆,如著名的宋嫂的魚羹。
2、三姑六婆:
3、賣藝者:
4、廚娘:
5、女騙子集團:明代末年城市經濟發達有所謂的女性騙徒,如《杜騙新書》。
6、閨塾師:明末清初江南地區和都城附近出現巡遊的閨塾師,他們為上流人家婦女傳授儒家經典、詩歌藝術和繪畫謀生。
※黃媛介(1602-1669):生於家道中落的名族,嫁給文人楊世功為妻,因丈夫無力養家,黃媛介設法透過教書、出售詩、畫和字來維持最低的生活,她的生活顛倒了儒家的三從四德和「女正位於內」的原則,雖然她丈夫甘之如飴,也得到哥哥的支持,但正反面的褒貶皆有之,稱讚她言其是良家子,對家庭的忠誠。「黃氏以名家女,寓情毫素,食貧履約,終身無怨言,庶幾哉稱女士矣!」
※王端淑,生於紹興山陰縣博學之家父親在滿清入侵時,絕食而亡。其嫁給丁聖肇,其「喜游治,讎父書」,不喜讀書,養家重擔自然落在王端淑身上,其夫亦承認在家中妻子是學者和養家人,他是閨中良伴,他寫道:「內子性嗜書史、工筆墨,不屑事女紅。」他也滿足扮演中間人的角色,以提升妻子的聲望和作品。


四、問題
(一)中國民間對從事自由業者婦女往往以「三姑六婆」稱之,請問「三姑六婆」的說法源自何書?那一朝代?其涵義為何?請敘述之?


五、延申閱讀
(一)胡平《遮敝的美麗-中國的女紅文化》第一章〈女紅的公能〉,南京大學。
(二)高彥頤著,李志生譯《閨塾師—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》第三章〈丈夫與女中丈夫:女性角色的錯位與延伸〉。

2007年10月1日 星期一

【第二章】生育篇

一、 母性崇拜:
【一】創造人類的是女神
1、女媧造人的傳說:
2、 聖人無父:
(A)炎帝神農氏:母任姒,遊華陽,有神龍首,感生炎帝。
(B)商始祖契的母親契,在河邊沐浴,「見玄鳥墬其卵,簡狄取吞之,因孕生契。」
(C)《詩經》<生民>
厥出生民。時為姜維,生民如何?克禋克祀,以弗無子!履帝武敏歆,攸介攸止。載震載育。時維后稷。
【二】由考古資料看遠古時期的母性崇拜
1、遼寧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:裸體孕婦塑像,強調婦女在生育的特殊性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二、 父系社會:女性淪為生育工具
【一】 婚姻的目的之一在延續後代
1、《禮記.昏義》上以事宗廟,下以繼後世。→無子成為出妻的條件。
2、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。
3、妻子無子可為七出之罪:《大戴禮記.本命》:婦有七去,不順父母去,無子去,淫去,妒去,有惡疾去,多言去,竊盜去。
(A)婚姻習俗充滿「祈子」的意涵:
◎ 撒帳:漢武帝起,新婚夫婦坐在床上,「撒花果于帳,取吉利,多生子也。」
◎宋代開封和臨安的習俗,在秋社日當天「人家婦女皆歸外家,晚歸即外公、姨舅皆以心葫蘆、棗兒為遺。以祈子。」
◎《東京夢華錄》卷五〈育子〉嬰兒滿月洗兒時「盆內有棗子直立者,婦人爭取食之,以為生男之徵。」
◎其他:拜奉張仙、九子母、紫姑神和碧霞元君、註生娘娘及觀世音菩薩等。
(B)選擇妻子要娶「宜子婦人」
◎ 晉簡文帝期望得子召幸織坊又高又黑,外號「崑崙」的女子。
◎ 「宜子之相」:《麻衣神相》云:「求子問妻,定須清穩,而年壽不穩」;「清健者多子」,「鼻不過高,子必多矣」。
(C)無子婦女的命運:
◎ 以「無子」之名出妻。
◎ 聽任丈夫納妾蓄婢:《明會典.刑部.律例》規定:
世子、郡王二十五歲無子可置二妾,三十歲無子可置四妾;將軍三十歲無子可置二妾,三十五歲無子可置三妾;……庶人四十歲以上無子可娶一妾。
◎ 賢明妻子無子需主動為丈夫置妾:
(D)妻妾之間的爭寵
【二】 生育的艱辛
1、中國認為懷孕是一件喜事,孕婦應該得到特別的照顧(英美在維多利亞時代,因性是一件醜事,懷孕婦女不可暴露在社會中)
(A)胎教:
◎《大戴禮.保傅篇》:胎教之道,書之玉板,藏之金匱,置之宗廟。
◎《衛生家寶產科備要》卷二〈孫真人養胎論〉,懷孕三個月後要「口誦詩書,古今箴誡,居處簡靜,割不正不食,席不正不坐,彈琴瑟,調心神,和情性,節嗜慾,庶使清淨。」
(B)懷孕的禁忌:
◎ 飲食居處:食羊肝-令子多厄;食山羊肉-令子多病; 食犬肉、 兔肉- 令子無音聲並缺唇;食鱉- 令子項短
◎ 危害胎兒生命:水銀、蜈蚣、薏苡等毒物。也有不可証實的乾薑蒜雞及鴨蛋等。
◎ 胎神
2懷孕期間仍要操持繁重的家務
3、身體之變化:《父母恩重經講文》:阿娘懷子,十月之中,起座不安,如擎重擔,飲食不下,如長病人。
1、 分娩
(A)醫巫難分:「婦人免乳大故,十死一生」或「懷胎十月欲將臨,苦切之聲不忍聞,千遍念佛求加護,萬遍燒香請世尊。」
宋代中國產科已成為獨立的醫學,有關產婦的護理固然以醫學為主,但是面對生產不可預知的困難,產科醫書中仍有各種神殺的說法。如「產婦推行年法」,可依產婦年齡推算出生產時應該穿衣服的顏色與宜忌的方位。還有各種催生的靈符和符水等。
(B)古代婦女生產死亡率高:婦女二十歲到三十九歲是死亡高峰期。
(C)難產而死的婦女:墬入血池不得轉世。
(D)產婦由穩婆接生。
(E)婦女生產數約六.一人,遠較歐洲人數少。
【三】 生育習俗
婦女臨盆之際,有許多禁忌習俗和繁瑣的禮儀,許多習俗都蘊含生育是不潔和重男輕女的觀念。
1產期近,外家贈送果實、彩蛋、小兒衣物,外覆錦蓋差上花朵,貼上五男二女為飾,筷子等,取「快生快養」之意。
2婦女不可在家生產,也不可在娘家生產:血污的觀念
3唐宋「洗兒會」,清代「洗三」。
【四】人口的控制
1、溺殺嬰兒(不舉子):政府雖禁止虐殺嬰兒,尤其溺殺女嬰。只要社會存有男尊女卑的觀念,就無法禁止溺殺女嬰。
(A)經濟理由:生活資源不足、賦稅過重、資源分配的考量
(B)道德因素:不倫生子、年老小妾生子。
(C)其他:迷信、孝道、一時衝動、妻妾不和等
◎清陳確之母:
吾平生無負心事,惟於二十四歲產一女,溺之,至今為恨。惟時貧困甚,顧室中無一有,獨一雞為產候之需,臨產而人死我雞。又我父在杭,使人歸囑後母云:「陳女產,必立使人候之。」謂當有所遺也。母竟使僮長壽空手來候,又自起作食食之。遂恨絕……堅欲溺之。血暈不能起,使祖房婢彩鏽溺之。自置淺水中,一夜不死。我怒甚【明日】強起拒門自溺之,蓋回首閉目而後溺之,弗能視也。搓呼!吾豈忍乎哉。
2壞胎:多數醫生認為「天地大德曰生」,認為胎兒已有生命,反對終止懷孕或是墮胎;亦有人任為做母親是女人的義務,不可藉墮胎逃避;或視墮胎者都是犯了淫蕩惡行。
(A)宋代善書《樂善錄》往往撻伐損子壞胎的婦女,用因果報應嚇阻婦女,但不會苛求男性。
(B)有時丈夫才是逼迫妻子斷產絕育,但妻子必需承擔一切後果。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》云:

奴子宋遇,凡三娶,……第二妻,子必孿生,惡其提攜之煩,乳哺之不足,乃求藥使斷產,誤信一王嫗言,舂礪石為末,服之,石結聚腸胃死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三、 近現代婦女的生育權
【一】 生育控制
1、近代有效公開傳布避孕知識的是美國生育控制領導人山額夫人(Mrs.Sanger),其見到貧苦家庭婦女受到子女知累,生活艱難,許多婦女因墮胎橫死,為維護婦女健康和福址,在1914年《女叛徒》月刊,發起生育控制運動,主張婦女自主控制生育。並在民國十一年到北京大學演講,上海亦成立「制育研究會」,但在當時的中國未得到回響與支持。
2、台灣生育控制運動:50年代人口快述成長,若根據馬爾薩斯的人口論,人口的成長將吃掉台灣的經濟,故和女性主義無關。1950年農復會出版《幸福家庭》,介紹「安全期避孕方法」,但因「意圖削弱國軍實力」被取締。
(A)蔣夢麟等主張節育,但都被扣上「違憲」、「違背國父遺教」、「違反生聚教訓」原責大帽子。
(B)保守勢力者任為女性得知避孕的知識會放浪行骸,威脅家庭和社會的穩定。
3、家庭計劃協會:1954年成立,陸續推行孕前衛生和樂普計劃,成效顯著。出生率由千分之49.97降到1971年千分25.64。
(A)是否節育的辯論,全由男性參加,且忽視女性健康與需求。
4、檢討:關懷的是經濟、國力,而非女性議題。
(A)對象是低下階層農、漁、礦及都市貧民及眷村。
(B)執行過程粗糙
(C)實施對象是女性非男性。

5、墮胎和優生保健法:七十四年一月一日開始實施
(A)最賣力推行的是醫生團體:保護合格醫師。
(B)法界人士:維護法律尊嚴。
(C)婦女運動團體:婦女決定要不要懷孕,非法律的限制。反對者認為此法一過,性會更紊亂。
(D)此法仍然是父權法案,妻子墮胎仍需得到丈夫的同意。且排除成年的未婚女性(承認自己失德才可離婚)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四、未來努力方向:
脫離父權思維,以婦女為主體建構新的家庭計劃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五、問題
〈一〉 生育是婦女應盡的義務嗎?婦女是否可自由控制生育的權利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六、延伸閱讀
(一) 劉靜貞《宋人的生育問題-殺子 溺女 墮胎》,稻鄉書局。
(二) 劉仲冬《女性醫療社會學》第十章〈國家政策下的女性身體〉,女書文化事業。

【第一章】序論

一、 前言
(一) 男女之別:
1、 男女生活空間的差別:男性活躍於公共領域,女性終其一生只能扮演女兒、妻子、母親的主內角色。
(A)職業的差別:
(B)角色期望的差異:

《詩經﹒小雅﹒斯干》
乃生男子:載寢之牀,載衣之裳,載弄之璋。其泣喤喤,朱芾斯煌,室家君王!載寢之地,載弄之裼,載弄之瓦。無非無儀,唯酒食是議,無父母詒罹。
(C)男女受授不親:
司馬光《居家雜儀》引用《禮記﹒內則》言:
凡為官室,必辨內外,深官故門。內外不共井,不共浴室,不共廁。男治外事,女治內事。男子晝無故不處私事,婦人無故不窺中門。有故出中門,必擁蔽其面。男子夜行以燭。男僕非有修繕,及有大故,亦必以袖遮其面。女僕無故不出中門,有故必擁蔽其面。鈴下蒼頭,但主通內外之言,傳至內外之物,勿得輒升堂事,入庖廚。

二、 陰與陽的觀念
1、 陽代表男性,象徵主動、積極;陰代表暗的、被動;宇宙運行的變化依此而行,男女之間相處亦依此模式。
2、 《易經》
3、 班昭《女誡》:陰陽殊性,男女異行;陽以剛為德,陰以柔為用;男以彊為貴,女以弱為美。故鄙諺有云:「生男如狼,猶恐其;生女如鼠,猶恐其虎。」……敬順之道,婦人之大禮。
4、 司馬光《家範》:
夫天也,妻地也。夫日也,妻月也。夫陽也;妻陰也。天尊而處上。地卑而處下。日無盈虧;月有圓缺。陽唱而生物;陰和而成物。故婦人專以柔順為德;不以強辯為美也。
三、 由繪畫看佳人和才子的相處典型
(一)視覺藝術顯示男女角色的差別,畫面中的女性總是年輕美麗、殷勤的侍奉男性。
四、思考問題
1、 宋代張擇端「清明上河圖」畫中近六百人活躍於汴京街上,但是幾乎是男人的天下,女人到那去了?又畫中少數婦女的身份為何?此透露出何種訊息?

五、延伸閱讀
伊沛霞著,胡志宏譯:《內闈-宋代的婚姻和婦女生活》,第一章〈男女之別〉,江蘇人民出版社,2004年1版。

中國婦女生活史簡介

【主旨】
課堂中除講述中國傳統社會的特殊婦女族群,
如后妃、娼妓和著名人物傳奇生活史外,
主要還是以廣大普通婦女生活為課堂講述重點,
目前暫定講述的內容有生育篇、勞動篇、教育篇、婚姻生活篇、政治篇、 婦女的妝飾和近代婦女運動等。
希望藉著課程的設計,
對中國婦女的生活有較全面的瞭解,
進而思索當代台灣婦女的處境。


【大綱】
第一週 前言:課程簡介
第二週 生育篇:從生育女神到生產工具
第三週 生育篇:產育的艱辛
第四週 勞動篇:男耕女織
第五週 教育篇:婦女教育
第六週 教育篇:婦才與婦德
第七週 婚姻生活篇:婚俗
第八週 期中考
第九週 婚姻生活篇:人際關係
第十週 婚姻生活篇:法律
第十一週 妝飾篇:金蓮之美
第十二週 政治篇:母儀天下(一)
第十三週 政治篇:母儀天下(二)
第十四週 婦女運動篇(一)
第十五週 婦女運動篇(二)
第十六週 分組報告與討論
第十七週 分組報告與討論
第十八週 期末考


【成績評量】
1.平時成績60%:筆記作業、出缺席情形。
2.讀書心得報告:20%
3.分組報告:20%


【參考用書】
1. 高世瑜《中國古代婦女生活》 台灣商務書局。
2. 葉舒憲《千面女神》上海社會科學院。
3.陳書凱編《母儀天下-圖說影響中國歷史的十五大皇后》哈爾濱出版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