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 母性崇拜:
【一】創造人類的是女神
1、女媧造人的傳說:
2、 聖人無父:
(A)炎帝神農氏:母任姒,遊華陽,有神龍首,感生炎帝。
(B)商始祖契的母親契,在河邊沐浴,「見玄鳥墬其卵,簡狄取吞之,因孕生契。」
(C)《詩經》<生民>
厥出生民。時為姜維,生民如何?克禋克祀,以弗無子!履帝武敏歆,攸介攸止。載震載育。時維后稷。
【二】由考古資料看遠古時期的母性崇拜
1、遼寧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:裸體孕婦塑像,強調婦女在生育的特殊性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二、 父系社會:女性淪為生育工具
【一】 婚姻的目的之一在延續後代
1、《禮記.昏義》上以事宗廟,下以繼後世。→無子成為出妻的條件。
2、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。
3、妻子無子可為七出之罪:《大戴禮記.本命》:婦有七去,不順父母去,無子去,淫去,妒去,有惡疾去,多言去,竊盜去。
(A)婚姻習俗充滿「祈子」的意涵:
◎ 撒帳:漢武帝起,新婚夫婦坐在床上,「撒花果于帳,取吉利,多生子也。」
◎宋代開封和臨安的習俗,在秋社日當天「人家婦女皆歸外家,晚歸即外公、姨舅皆以心葫蘆、棗兒為遺。以祈子。」
◎《東京夢華錄》卷五〈育子〉嬰兒滿月洗兒時「盆內有棗子直立者,婦人爭取食之,以為生男之徵。」
◎其他:拜奉張仙、九子母、紫姑神和碧霞元君、註生娘娘及觀世音菩薩等。
(B)選擇妻子要娶「宜子婦人」
◎ 晉簡文帝期望得子召幸織坊又高又黑,外號「崑崙」的女子。
◎ 「宜子之相」:《麻衣神相》云:「求子問妻,定須清穩,而年壽不穩」;「清健者多子」,「鼻不過高,子必多矣」。
(C)無子婦女的命運:
◎ 以「無子」之名出妻。
◎ 聽任丈夫納妾蓄婢:《明會典.刑部.律例》規定:
世子、郡王二十五歲無子可置二妾,三十歲無子可置四妾;將軍三十歲無子可置二妾,三十五歲無子可置三妾;……庶人四十歲以上無子可娶一妾。
◎ 賢明妻子無子需主動為丈夫置妾:
(D)妻妾之間的爭寵
【二】 生育的艱辛
1、中國認為懷孕是一件喜事,孕婦應該得到特別的照顧(英美在維多利亞時代,因性是一件醜事,懷孕婦女不可暴露在社會中)
(A)胎教:
◎《大戴禮.保傅篇》:胎教之道,書之玉板,藏之金匱,置之宗廟。
◎《衛生家寶產科備要》卷二〈孫真人養胎論〉,懷孕三個月後要「口誦詩書,古今箴誡,居處簡靜,割不正不食,席不正不坐,彈琴瑟,調心神,和情性,節嗜慾,庶使清淨。」
(B)懷孕的禁忌:
◎ 飲食居處:食羊肝-令子多厄;食山羊肉-令子多病; 食犬肉、 兔肉- 令子無音聲並缺唇;食鱉- 令子項短
◎ 危害胎兒生命:水銀、蜈蚣、薏苡等毒物。也有不可証實的乾薑蒜雞及鴨蛋等。
◎ 胎神
2懷孕期間仍要操持繁重的家務
3、身體之變化:《父母恩重經講文》:阿娘懷子,十月之中,起座不安,如擎重擔,飲食不下,如長病人。
1、 分娩
(A)醫巫難分:「婦人免乳大故,十死一生」或「懷胎十月欲將臨,苦切之聲不忍聞,千遍念佛求加護,萬遍燒香請世尊。」
宋代中國產科已成為獨立的醫學,有關產婦的護理固然以醫學為主,但是面對生產不可預知的困難,產科醫書中仍有各種神殺的說法。如「產婦推行年法」,可依產婦年齡推算出生產時應該穿衣服的顏色與宜忌的方位。還有各種催生的靈符和符水等。
(B)古代婦女生產死亡率高:婦女二十歲到三十九歲是死亡高峰期。
(C)難產而死的婦女:墬入血池不得轉世。
(D)產婦由穩婆接生。
(E)婦女生產數約六.一人,遠較歐洲人數少。
【三】 生育習俗
婦女臨盆之際,有許多禁忌習俗和繁瑣的禮儀,許多習俗都蘊含生育是不潔和重男輕女的觀念。
1產期近,外家贈送果實、彩蛋、小兒衣物,外覆錦蓋差上花朵,貼上五男二女為飾,筷子等,取「快生快養」之意。
2婦女不可在家生產,也不可在娘家生產:血污的觀念
3唐宋「洗兒會」,清代「洗三」。
【四】人口的控制
1、溺殺嬰兒(不舉子):政府雖禁止虐殺嬰兒,尤其溺殺女嬰。只要社會存有男尊女卑的觀念,就無法禁止溺殺女嬰。
(A)經濟理由:生活資源不足、賦稅過重、資源分配的考量
(B)道德因素:不倫生子、年老小妾生子。
(C)其他:迷信、孝道、一時衝動、妻妾不和等
◎清陳確之母:
吾平生無負心事,惟於二十四歲產一女,溺之,至今為恨。惟時貧困甚,顧室中無一有,獨一雞為產候之需,臨產而人死我雞。又我父在杭,使人歸囑後母云:「陳女產,必立使人候之。」謂當有所遺也。母竟使僮長壽空手來候,又自起作食食之。遂恨絕……堅欲溺之。血暈不能起,使祖房婢彩鏽溺之。自置淺水中,一夜不死。我怒甚【明日】強起拒門自溺之,蓋回首閉目而後溺之,弗能視也。搓呼!吾豈忍乎哉。
2壞胎:多數醫生認為「天地大德曰生」,認為胎兒已有生命,反對終止懷孕或是墮胎;亦有人任為做母親是女人的義務,不可藉墮胎逃避;或視墮胎者都是犯了淫蕩惡行。
(A)宋代善書《樂善錄》往往撻伐損子壞胎的婦女,用因果報應嚇阻婦女,但不會苛求男性。
(B)有時丈夫才是逼迫妻子斷產絕育,但妻子必需承擔一切後果。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》云:
奴子宋遇,凡三娶,……第二妻,子必孿生,惡其提攜之煩,乳哺之不足,乃求藥使斷產,誤信一王嫗言,舂礪石為末,服之,石結聚腸胃死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三、 近現代婦女的生育權
【一】 生育控制
1、近代有效公開傳布避孕知識的是美國生育控制領導人山額夫人(Mrs.Sanger),其見到貧苦家庭婦女受到子女知累,生活艱難,許多婦女因墮胎橫死,為維護婦女健康和福址,在1914年《女叛徒》月刊,發起生育控制運動,主張婦女自主控制生育。並在民國十一年到北京大學演講,上海亦成立「制育研究會」,但在當時的中國未得到回響與支持。
2、台灣生育控制運動:50年代人口快述成長,若根據馬爾薩斯的人口論,人口的成長將吃掉台灣的經濟,故和女性主義無關。1950年農復會出版《幸福家庭》,介紹「安全期避孕方法」,但因「意圖削弱國軍實力」被取締。
(A)蔣夢麟等主張節育,但都被扣上「違憲」、「違背國父遺教」、「違反生聚教訓」原責大帽子。
(B)保守勢力者任為女性得知避孕的知識會放浪行骸,威脅家庭和社會的穩定。
3、家庭計劃協會:1954年成立,陸續推行孕前衛生和樂普計劃,成效顯著。出生率由千分之49.97降到1971年千分25.64。
(A)是否節育的辯論,全由男性參加,且忽視女性健康與需求。
4、檢討:關懷的是經濟、國力,而非女性議題。
(A)對象是低下階層農、漁、礦及都市貧民及眷村。
(B)執行過程粗糙
(C)實施對象是女性非男性。
5、墮胎和優生保健法:七十四年一月一日開始實施
(A)最賣力推行的是醫生團體:保護合格醫師。
(B)法界人士:維護法律尊嚴。
(C)婦女運動團體:婦女決定要不要懷孕,非法律的限制。反對者認為此法一過,性會更紊亂。
(D)此法仍然是父權法案,妻子墮胎仍需得到丈夫的同意。且排除成年的未婚女性(承認自己失德才可離婚)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四、未來努力方向:
脫離父權思維,以婦女為主體建構新的家庭計劃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五、問題
〈一〉 生育是婦女應盡的義務嗎?婦女是否可自由控制生育的權利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六、延伸閱讀
(一) 劉靜貞《宋人的生育問題-殺子 溺女 墮胎》,稻鄉書局。
(二) 劉仲冬《女性醫療社會學》第十章〈國家政策下的女性身體〉,女書文化事業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